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马悦 记者刘传江)银行存款相比于其他投资方式具有较高的警惕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银行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存款加剧,个别银行为了经济利益,变保竟诱导消费者存款变“保险”,警惕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困扰,银行尤其是存款中老年人更容易成为银行套路的受害者。对此,变保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警惕提醒消费者到银行存款要提高警惕,银行谨防存款变“保险”。存款
近日,变保哈尔滨市老年消费者尹先生向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投诉,警惕反映其在一家银行存款时被业务员忽悠,银行存款变成了保险产品。存款2023年3月,尹先生本想把1万元养老金放到银行存定期,但为他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热情的为他推荐了一种利息更高的“存款业务”,并再三保证存款随时都可以取出,还可以赠送一些礼品。尹先生信以为真,稀里糊涂地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签了几份合同,合同具体内容也没有仔细看。一年后尹先生取钱时银行才告诉他,当时购买的是保险理财产品,每年存1万,五年后才能连本带利一起取出,若是现在提前支取,现金价值只有4000多元。
中国银保监会多次发文规范银行代理保险销售行为,如规定“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人员应当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退保费用、保单现金价值、缴费期限、犹豫期等重要事项明确告知客户。2019年8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应当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实施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完整客观地记录销售关键环节。然而,一些银行仍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手段销售保险的行为时有发生。
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中老年消费者,到银行存款时,一定要警惕银行存款变“保险”。
分辨销售人员身份和办理窗口。一般情况下,在银行营业厅内销售保险的都是保险公司人员,当遇到有“银行”工作人员推荐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银保产品时,就应提高警惕。首先要弄清销售人员到底是银行人员还是保险公司人员,确认产品性质。同时要了解,办理存款要在存款窗口,如在理财专柜(区)办理所谓“存款”,要格外小心。
切勿轻信高收益宣传。不要轻信银行或保险公司人员的高收益宣传,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合同内容,尤其是注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退保条款、赔付条款等,不要盲目签字,必要时可以请子女和专业人士仔细分辨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把握银保产品的犹豫期。人寿保险产品一般有10天犹豫期,在犹豫期内消费者可以无条件退保。若发现被误导存款变保险,要及时与银行或保险公司联系退保。若已经超过犹豫期,一定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到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
商业银行作为保险产品的销售主体,依法对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代理销售行为承担主体责任。黑龙江省消协呼吁各银行机构充分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知情权,加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规范工作人员经营行为,严格遵守监管要求,确保向消费者介绍的保险产品信息客观准确,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严禁出现欺诈、误导消费行为,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完备处理机制,及时化解消费纠纷,
责任编辑:游婕2025年9月22日,由慧聪工程机械网主办的CMIIC2025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在北京隆重启幕。大会以“主配协同 链通全球”为主题,旨在汇聚行业顶尖智慧,共同探讨在宏观经济调整、技术革命浪潮与全球化进程 ...
湾叶农业:践行“贴近自然”的宗旨,深耕油茶产业_南方+_南方plus(湾叶农业:山茶油,健康生活首选,时长共28秒)“食之养人,莫过于谷;润之养颜,莫过于油。”5月12日,正值母亲节之际,万绿河源山茶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陈红生 记者薛庆元)为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深化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服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支撑作用,10月21日,在镇江市市场监管局牵 ...
关注直播服务号 不错过每一场精彩 开播前 在服务号界面 会收到自动提醒 往期精彩:来源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编辑 |徐赫阳更多资讯/分析/解读👇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
20件作品入围!“茂名龙眼”Logo设计大赛初审结果出炉_南方+_南方plus近日,“茂名龙眼”区域公用品牌LOGO征集大赛专家评审会在茂名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举办。经专家组细致公正评审,共有20件作品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近日,家住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的消费者方女士来到长兴县消保委投诉,称其于2021年7月14日经朋友介绍购买了一台价值1380元的饮水机,付款后店方安排服务人员上门进 ...
滕头园林苗圃基地滕头苗木网国内最大的苗木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浙江宁波奉化有限公司在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基础上,提供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品牌价值链整合服务,一站式服务内容包括:产品设计研究、产品差异化定...